skip to Main Content

城市發展如何影響香港的氣候

全球暖化及本地城市發展皆會影響香港的氣候,根據天文台的研究,城市發展對香港長期暖化趨勢的貢獻估計可達百分之五十。

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受到城市發展的各種因素影響,市區的散熱速率漸漸低於郊區,引致市區平均氣溫一般較郊區高。城市發展包括土地用途改變、密集建築發展、熱力排放及人類活動。熱島效應的成因可參閱圖3.5。

圖3.5  城巿發展對巿區熱能平衡的影響 v

  • 巿區建築物的熱容量較大,吸收並儲存較多太陽輻射
  • 密集而高聳的建築物阻擋了天空視域,釋放到高空的熱能減少
  • 巿區的建築物、空調、交通工具和工業活動等排放出大量人為熱力
  • 高密度建築降低風速,降低散熱能力

在香港,熱島效應基本上是夜間現象,它在冬季時較為顯著,尤其是在大氣穩定、微風及天朗氣清的日子最為明顯。圖3.6顯示2010年的一個案例,2010年12月17日,香港受華南的一股大陸氣流影響,天氣大致晴朗。當晚風力微弱,增強了輻射冷卻效應,打鼓嶺的氣溫於12月18日清晨下跌至最低的 0.2 °C。受城市發展影響,市區夜間冷卻速度比郊區慢得多,位於尖沙咀的天文台總部錄得的最低溫度是10.7 °C,比打鼓嶺高出超過10°C。

圖3.6  香港市區和郊區在2010年12月18日的最低溫度 vi (來源:HKO)

城市發展對近地面的風速影響

香港的高樓建築及高密度城市發展增加了地面的磨擦力及阻擋空氣流動,降低市區內部風速。圖3.7顯示1968至2015年間横瀾島的年均風速無明顯的趨勢,而位於市區的京士柏年均風速則明顯下降。

圖3.7  京士柏及橫瀾島年平均風速 vii (來源:HKO)

城市發展的其他可能影響

過去五十多年,香港年平均雲量每十年上升約1.1%viii。雲量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人類活動排放懸浮粒子到大氣中,使凝結核濃度增加,有利雲的形成所致。除了大氣中的凝結核增加外,城市的熱力可以助長對流,兩者皆有利降水。天文台的研究指出在1956至2005年期間,市區雨量上升的幅度較新界及離岸地區高。

懸浮粒子與雲量的增加都會減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香港觀測到的太陽輻射量有整體下降趨勢。

相對濕度受溫度及水汽含量影響。在一般情況下,相對濕度隨着溫度的上升而下降。在日間,郊區的升溫較市區顯著,相對濕度較市區低;晚間郊區降溫較市區快,相對濕度較市區高。

圖3.8  天文台與打鼓嶺相對濕度平均日際變化ix (來源:香港天文台HKO)

➤ 熱島效應與全球暖化

城市發展會引致熱島效應,繼而使相關城市暖化。然而,熱島效應的影響只局限於城市,對全球變暖的貢獻有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熱島效應對全球陸地表面在過去百多年的升溫貢獻不超過百份之十。

紓緩熱島效應的方法

增加城市綠化: 樹木有降溫的作用,樹蔭覆蓋地方的溫度比露天混凝土或瀝青的溫度低得多。增加城市綠化比率可為行人提供樹蔭及較為清涼的環境。

圖3.9a熱成像上淺黃至橙色部分表示溫度較高,對應被太陽直接照射的路面和建築物;淺藍至深藍部分表示溫度較低,對應有樹蔭遮蓋的地方;兩者溫度可相差10°C以上。

圖3.9a  熱成像 圖3.9b  照片

改善建築物料: 選用較能阻隔熱能的建築材料,提高建築物的反射率。

改善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和設計非常重要,規劃時考慮建築物體積、高度、城市的透風度和綠化覆蓋率,例如擴闊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可減少「屏風效應」,加強自然通風及紓緩熱島效應。

Back To Top